自修复(self-healing)的概念源于生物学中的自修复现象。生物体从分子水平(如DNA 修复)到宏观水平(如皮肤小伤口的愈合)均存在自修复过程。受大自然的启发,人们设计合成了许多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它们能够自行发现裂纹,并通过一定机理将裂纹重新填补、自行修复,因而可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安全性,减少废弃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自修复的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然而,自修复技术的研究仍面临很大的挑战。例如,目前的材料难以兼固力学强度、环境稳定性以及自修复性质,因而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光电器件的修复要求自修复材料具有各种光电功能,同时必须保证器件被切断后再修复的过程中各功能层之间不发生错位;材料或器件往往不是源于机械损伤而是源于功能衰减等。因此,我们希望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利用配合物丰富的光、电、热、磁特性和动态的成键/断键过程,制备系列具有发光、磁性、导电、介电等功能的光电功能自修复材料;通过表界面配位化学研究解决器件界面黏附与修复问题;通过对功能衰减机制的研究实现材料或器件功能的修复。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210023